10月29日晚,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庆亮以“人民的光荣——朱德总司令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为题,在厚德楼341教室为生科院学生讲授了一堂思政课。课堂上,他结合丰富的史料图片与权威文献,系统梳理朱德总司令在抗战中的卓越功勋,带领青年学子重温民族救亡的壮阔史诗。
曾庆亮结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史料,将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概括为三大核心维度。首先,“作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朱德为持久抗战筑牢了根基”,曾庆亮指出,1937年9月朱德率部东进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指挥创建晋察冀、晋冀豫等十余块根据地,形成“以山西为支点”的华北抗战格局。他特别强调,1938年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一役,毙伤敌4000余人、收复 18座县城,更推动八路军从初到山西的两三万人发展为22万大军,彰显了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其次,在军事指导层面,曾庆亮详解了朱德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他在洛川会议明确‘支持华北持久战’战略,1938年撰写的《论抗日游击战争》,与毛泽东相关著作共同构成抗战思想武器。”他列举朱德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袭敌薄弱处”等五大战术原则,说明这些理念如何成为八路军敌后作战的行动指南。其三,谈及统一战线,曾庆亮也强调了朱德的创造性实践:“他既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主体地位,又以晋城会谈、洛阳谈判等智慧化解摩擦,争取友军合作,为团结抗战凝聚了最广泛的力量。”这三大贡献的总结,让学生对朱德的历史功勋有了更系统的认知。
课堂最后,曾庆亮还特别强调了朱德总司令的崇高风范。他讲述到,抗战时期朱老总身着打补丁的军装,将榆树皮掺粮做成“花糕”充饥,严令禁止工作人员购买群众物资,用勤俭节约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曾庆亮鼓励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好朱德总司令的抗战精神,把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在专业学习中锤炼本领,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使命,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文:张小蓉 审核:韩晓娟 潘祥超 邓啟刚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