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暨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会

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育人实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好发挥我校作为“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带头引领作用1218日下午,我校召开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暨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会。本次会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绵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承办,绵阳日报协办。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庆亮主持,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永忠出席会议并致辞,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刘海峰,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进宝,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二级调研员胥执东受邀参加活动并讲话,来自10余所中小学的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学校一级中心组部分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及思政专业学生等参加会议。

专家引领明方向    高屋建瓴促思考

本次会特邀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教授作题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从毛泽东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治党治国治军到新时代治国理政》主题报告。首先,他从厘清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入手,运用丰富的案例讲解了毛泽东在政治领域、革命战争、军队建设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力量、引导实践的故事。其次,他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后,他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二是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三是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薛庆超立足文化视角,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毛泽东、习近平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党治国治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大家更深入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对深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作用。

共建共研展风采  同频共振齐扬帆

在主题研讨环节,来自绵阳师范学院、绵阳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绵阳市实验小学、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二小学、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等11所“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的代表别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大思政课改革”“地域红色融入思政课”“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等主题展开分享交流。他们所在学校生动的实践探索为在场师生展示了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如何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加强学习联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质量提升,充分运用四川的文化资源优势,特别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搞好培根铸魂,把青年学生培育成为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领导指导发展  精准助力促提升

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刘海峰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肯定了我校作为“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的责任担当和教育情怀。

同时,他也对绵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共同体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这一思想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以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二是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要看到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难点、痛点和堵点,拿出硬招实招,推动落地见效。三是共同体要强化统筹衔接,整体规划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全链条,强化示范引领。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向改革创新要效果,积极为全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献计献策,发出绵阳声音,贡献绵阳智慧。

学校党委副书记黄永忠在讲话中表示,此次活动是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活动,也是推动“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任务驱动,“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为载体,全面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形成组织架构合理、高效常态运转的机制。他强调,党的二十大对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思政课落实育人目标、改进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效果指明了新方向,本次会议为持续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继续拓宽思政课改革创新思路和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提供了思路参考。

/文:邓啟刚  审核:冯莎 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