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研打磨会

新闻

3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知楼432会议室举办202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研打磨会。会议特邀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勇,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学林教授两位知名学者担任指导专家,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院申报国社科的教师代表、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聚焦前沿议题 开展深度研讨

会议伊始,韩晓娟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标与意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衡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载体。本次打磨会旨在通过专家视角梳理研究逻辑、完善理论框架,确保项目既立足学术前沿,又彰显现实关照。随后,与会项目负责人围绕选题意义、研究背景、核心框架、创新点及预期成果展开阐述,重点阐释了各自课题在理论建构、方法论创新和社会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思考。

专家把脉支招 引发思维共振

在专家指导环节,李学勇教授针对学院拟申报的党史党建类研究项目,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他结合自身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的经验,强调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针对红色文化研究项目,李学勇提议建立资源数据库-叙事体系-传播矩阵的立体化开发路径,提升研究成果的转化效能。

西南石油大学李学林教授对马列社科、政治学等方面的项目提出独到见解,强调要深入村社开展跟踪调研,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党建引领的文化治理图谱。他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运用Nvivo软件进行质性数据分析,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同与会教师展开一对一深度对话专家的点拨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我们认为技术应用只是形式创新,现在认识到需要构建完整的价值传导系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讨模式,让大家对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研究范式有了更深理解。

此次精研打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提升了学院科研团队的攻坚能力,更通过与兄弟院校的深度合作,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双导师制培育工程,实施校外专家全程指导+校内导师攻关的联动机制,同时创办学术创新工作坊,通过常态化开展方法论研修、前沿技术应用实训与成果转化路径研讨,着力培育理论扎实、方法科学、产出高效的科研新生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赋能。

 

            (文:张今誉 审核:韩晓娟 潘祥超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