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铸魂启新程 思想引领展宏章 ——学校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打造指导会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7日 14:00
作者:邓啟刚
点击:[]次
新闻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1月16日,学校在知行楼434会议室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打造指导会。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刘海峰,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陈进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何瑞雪,学术科科长杨孟昀,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莉应邀出席指导。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敏,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王德炎,教务处处长邹洪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常委、毕剑副校长主持。

开篇点题 明确目标路径

会上,李敏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指出,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体现。李敏从教学模式改革、与地方政府及场馆共建基地、打造“三圈层联动”课程群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学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中的重要实践与成果。
精心筹划 金课雏形初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晓娟以“高位谋划、系统推进、精雕细琢”为主题,从三大方面汇报了金课录制筹备情况: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进“第一课”;二是整合资源,系统部署“第一课”;三是合力推进,精心打磨“第一课”。她详细介绍了金课打磨在学理性、问题性、设计性等方面的努力,以确保金课录制达到学理精湛、问题精到、设计精巧、案例精辟、取景精良、脚本精妙、语言精美、精彩呈现的高水准。
教师说课 展现教学风采

在课程团队说课展示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们以精巧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课堂理念亮相。徐雄以《守正创新:从“巴蜀文化”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主题,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何沙沙讲述了《培根铸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文化建设》,深入剖析精神内核;赵坤阳展示了《立心立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刘兴萍以《寻根溯源:坚定文化自信的三维透视》为切入点,全面解读文化自信的深层逻辑。青年教师们的展示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四川特色文化为依托,融入创新设计,充分展现了教学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专家指导 点拨课程优化方向

在听取课程团队汇报后,与会专家分别对四次内容进行精准点评。张莉指出,教学设计应体现对错误思潮的回应,采用“问题链”形式层层深入,提升课程吸引力;邹洪伟强调,思政课要深耕理论创新,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教育性的结合;王德炎在点评中提出,教学设计需充分纳入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加强内容重置,引经据典,讲述鲜活故事;何瑞雪从实践性角度切入,强调让青年教师走下讲台、走进社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构建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将理论讲深、讲透。陈进宝表示,思政课建设要高度重视,形成坚强的领导保障,进行统筹推动,他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积极担当,表示全力支持金课录制。
凝心聚力 共创思政课程新高地

刘海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委和学校在金课打造中的扎实努力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课程团队的战斗力与创新思路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打造金课不仅是教学创新的需要,更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关键抓手。他要求:一是全校动员、系统谋划,形成推动金课录制的强大合力;二是适当加快进度,打造高质量样本课程;三是实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工作联动,进一步提升课程的系统性和引领力。
总结启示 推动思政课再出发

此次会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汇聚了省、市领导及教育界专家,共同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为学校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注入了新的动力,从而全面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上持续发力,通过校地协同、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推动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
(图:陈莎 邓啟刚 文:徐雄 审核:韩晓娟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