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6日 15:40
                    作者:
                    点击:[]次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专业的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学院依据学校相关政策,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 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 隶属关系。团队由所属教研室直接领导。 
- 成员数量。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可以进行调整,原则上每个不少于5人。 - 二、专业教学团队的任务 - (一)总目标 -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学生管理、专业教学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二)主要任务 -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 2.教研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 3.招生就业。积极树立学校良好形象,促进招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较高水平的名优学生。 -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7.技能比赛。以国家学生技能比赛标准为依据,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 三、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 专业教学团队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院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 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研室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 专业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研室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系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 专业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院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系的监督。 
- 学院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二一年五月修订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一览表 | 
  
   | 序号 | 类型 | 团队名称 | 主要成员 | 备注 | 
  
   | 1 | 公共课课程教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 韩晓娟、吕德琪、李强、敬从军等 | 省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四川省首批示范思政课、学校师德先进集体、学校示范教研室、学校示范教学团队、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 | 
  
   | 2 | 公共课课程教学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 | 郭丽娜、王丽娟、李虹、邓华等 | 四川省第二批示范思政课、学校示范教研室 | 
  
   | 3 | 公共课课程教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 | 刘金栋、王杰、谢雪梅、禹亚男等 |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示范思政课 | 
  
   | 4 | 公共课课程教学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 鲁全信、赵坤阳、刘晓清、蔡运花等 |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示范思政课 | 
  
   | 5 | 公共课课程教学 | 形势与政策教学团队 | 李小琳、冯莎、吴映梅、汪乾友 | 2021年绵阳师范学院示范思政课(王国萍、冯莎)2020年绵阳师范学院在线课程 | 
  
   | 6 | 课程教学 | 中国共产党历史团队 | 韩晓娟、王德炎、冯莎、石青、彭康华、赵坤阳等 | 
 | 
  
   | 7 | 课程教学 | 宪法教学团队 | 邓华、李强、敬从军、汪乾友等 | 学校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在线课程 | 
  
   | 8 | 课程教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教学团队 | 赵坤阳、韩晓娟、冯莎、于宁等 | 
 | 
  
   | 9 | 课程教学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赵坤阳、肖菲、韩晓娟等 | 
 | 
  
   | 10 | 课程教学 |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 | 潘祥超、杨芳、王合于、赵坤阳等 | 
 | 
  
   | 11 | 教学研究改革 |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韩晓娟、何沙沙、孟晓娜、彭康华等 | 
 | 
  
   | 12 | 教学研究改革 | 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团队 | 敬从军、刘颖、邓华、李强等 | 
 | 
  
   | 13 | 教学研究改革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团队 | 王丽娟、郭丽娜、韩晓娟、鲁全信等 | 
 | 
  
   | 14 | 教学研究改革 | 基层党建教学改革团队 | 冯莎、刘金栋、吕德琪、刘莎莎等 | 
 | 
  
   | 15 | 教学研究改革 |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团队 | 刘义、王骄、税宗瑜、陈莎、李小琳等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 
  
   | 16 | 课程群教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特) | 潘祥超、陈晓伟、冯莎、刘仲平等 | 马政经,校级示范课程思政 | 
  
   | 17 | 课程群教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团队(马哲、中哲、马政经、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经典文献导读、伦理学概论) | 蔡运花、甘路有、王杰、刘金栋、刘延刚、邵阿敏、赵坤阳等 | 
 | 
  
   | 18 | 课程群教学 | 法学类课程教学团队(法学概论、宪法学、民法学、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 | 袁纪纬、郭丽娜、敬从军、李强、邓华等 | 
 | 
  
   | 19 | 课程群教学 | 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思想政治课标解读与教材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班级管理、教师职业道道等) | 唐开锡、肖菲、于宁、孙季等 | 
 | 
  
   | 20 | 课程群教学 | 综合素质教学团队(领导科学、实用写作、实用口才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实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 王丽娟、袁纪纬、吴志辉、刘义等 | 
 | 
  
   | 21 | 课程群教学 | 政治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学概论、当代社会思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李怀珍、袁纪纬、敬从军、赖黎明、孟晓娜、刘兴萍、赵薇等 | 
 | 
  
   | 22 | 校级课程群教学团队 | “挖掘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川红色文化教育)
 | 
 | 
 |